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(1)針對不同材料的高速切削模具工藝試驗?在參考國外高速銑削加工零件的工藝參數(shù)時發(fā)現(xiàn),國外公司生產(chǎn)的工具是依據(jù)進口材料標準來做試驗,用其推薦的 參數(shù)在高速加工國產(chǎn)材料模具時,效果差別比較明顯。因此,使用國外工具,除了需要參考廠家提供的參數(shù)外,實際的工藝試驗也是必要的。?國內工具廠家很少推 薦高速銑削的技術參數(shù),因此選用國產(chǎn)工具更有必要做試驗,以取得比較滿意的工藝參數(shù)。比較好選用固定生產(chǎn)廠家的工具,通過試驗,形成加工技術標準,并在此基 礎上優(yōu)化出一套適合本企業(yè)的加工工藝參數(shù),并納入企業(yè)標準。
(2)高速切削的加工工具路徑及編程高速切削模具工藝技術中工具路徑、進刀方式和進給量是主要內容。高速切削模具工藝技術中的許多工具路徑處理方法是為 了減少工具磨損、延長工具使用壽命,因此工具在高速切削進給中的軌跡比普通加工復雜得多。高速加工模具工藝處理應該遵循以下原則:?①采用小直徑工具精加 工時,切削速度隨著材料硬度的增加而降低。
?、诒3窒鄬ζ椒€(wěn)的進給量和進給速度,切削載荷連續(xù),減少突變,緩進緩退。避免直接垂直向下進刀而導致崩刃:斜線軌跡進刀的銑削力逐漸加大,對工具和主軸的沖擊小,可明顯減少崩刃;螺旋式軌跡進刀切入,更適合型腔模具的高速加工。
③小進給量、小刀紋切削。通常進給量小于銑刀直徑10%,進給寬度小于銑刀直徑40%
?、鼙A艟鶆蚓庸び嗔?。
⑤保持單刃切削。根據(jù)上述規(guī)則,通常使用的進給路徑方式有以下幾種:
?、俦M量避免直拐角的銑削運動;拐角處用螺旋線進給切削,保持切削載荷的平穩(wěn)。
?、诒M量避免工件外的進刀與退刀運動,直接從輪廓進入下一個深度。而是采用斜向逐漸進給切入或螺旋線切入。
③恒定每刃進給,以螺旋線或擺線路徑進給加工平面,并且保持單刃切削??准庸r采用銑削高速進給完成,不僅可提高表面質量,而且可延長工具壽命。
④輪廓加工時保持在水平面上(等高線),每層進刀深度相同。在進入下一個深度時,逐漸進給切入。
?、菁庸げ鄣容^小尺寸形狀時,選用直徑小于形狀尺寸的工具,以螺旋線或擺線路徑進給,保持單刃切削。這些高速切削模具中使用的工具路徑處理策略需要編程實 現(xiàn),過于復雜的路徑手工編程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,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速切削模具技術的應用,因此比較好能夠通過自動編程軟件實現(xiàn)。高速切削精加工對CAM 的編程提出要求,自動編程軟件需要適應生產(chǎn)適時推出。
(一)生產(chǎn)效率有用提高。
高速切削加工允許使用較大的進給率,比常規(guī)切削加工提高5~10倍,單位時間材料切除率可提高3~6倍。當加工需要大量切除金屬的零件時,可使加工時間減少。
(二)至少降低30%的切削力。
由于高速切削采用極淺的切削深度和窄的切削寬度,因此切削力較小,與常規(guī)切削相比,切削力至少可降低30%,這對于加工剛性較差的零件來說可減少加工變形,使一些薄壁類精細工件的切削加工成為可能。
(三)加工質量得到提高。
因為高速旋轉時工具切削的激勵頻率遠離工藝系統(tǒng)的固有頻率,不會造成工藝系統(tǒng)的受迫振動,保證了較好的加工狀態(tài)。由于切削深度、切削寬度和切削力都很小,使得工具、工件變形小,保持了尺寸的精確性,也使得切削破壞層變薄,殘余應力小,實現(xiàn)了高精度、低粗糙度加工。
從動力學角度分析頻率的形成可知,切削力的降低將減小由于切削力產(chǎn)生的振動(即強迫振動)的振幅;轉速的提高使切削系統(tǒng)的工作頻率遠離機床的固有頻率,避免共振的發(fā)生;因此高速切削可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,提高加工質量。
(四)降低加工能耗,節(jié)省制造資源。
由于單位功率的金屬切除率高、能耗低以及工件的在制時間短,從而提高了能源和設備的利用率,降低了切削加工在制造系統(tǒng)資源總量中的比例,符合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要求。
(五)簡化了加工工藝流程。
常規(guī)切削加工不能加工淬火后的材料,淬火變形必須進行人工修整或通過放電加工解決。高速切削則可以直接加工淬火后的材料,在很多情況下可完全省去放電加工工序,去除了放電加工所帶來的表面硬化問題,減少或免除了人工光整加工。